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大家关注 > 正文
    购物车
    0

    泉港碳九泄漏事故,有哪些不该发生的错误?

    信息发布者:ling853201
    2018-11-10 18:41:32   转载

    11月4日凌晨1时13分,福建省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东港石化”)执行碳九装船作业时,码头连接海域软管处发生泄漏。11月9日,在事故发生5天后,泉州市政府新闻办发布通报称,目前已初步认定为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无论是关心该起事故的“吃瓜”网友,还是生活在泉州市泉港区的40万名居民,尤其是生活在事发地附近、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数万名渔民,他们所能得到的信息都是模糊的。

    自事故发生后,为何一个省级石化工业区能够距离四万人的渔村只有174米,泉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工作是否到位,网络上的讨论甚嚣尘上。

    (当地对渔排的浮球泡沫进行全面更换。图片来源:中国之声)

    那么,石化工业区到底应该距离居民区多远?在一起事故发生后,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按照怎样的流程来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为了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对项目建设后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在环境保护部门对项目的环评报告进行批复后,项目才能进入到建设阶段。

    那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生产过程中,其产生的噪音和排放的废气、废液、废渣等是否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以及对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产生影响,正是环评报告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内容。

    泉港石化工业区于1996年建成,其环评报告现在网上很难查询到。但是,早在1989年发布的《环境保护法》中就已经提到了“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关于石化项目与居民区之间的距离,即便没有突发事件引起的排放,石化项目在正常作业下“跑冒滴漏”仍然会对周边居民的公众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一般根据情况设置500米至1000米不等的安全距离。

    即便泉港石化工业区因为建成于20年前,相关的法规尚未完善,在此后的时间里,相关环境主管部门仍会进行排查。

    在2015年开展的涉危涉化重点建设项目环评专项检查中,泉港石化工业区存在环保隔离带居民搬迁进展缓慢、事故池容积不足、应急防控机制和设施不完善、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置不规范等问题。原环境保护部多次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并明确提出整改要求。

    2017年12月,中央环境督查组公开的针对福建省的督查反馈中,提到“泉港石化园区规划面积约29平方公里,厂居混杂问题突出……2016年泉州市政府批复要求在园区边界外设立550米安全控制区,目前虽制定有关专项规划及搬迁方案,正在推进实施,但园区及周边控制区仍居住约4.6万居民”。一直到2018年9月底,《福建省对外公开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中提到,泉港石化园区安全控制区搬迁工作完成53.3%。

    如果此前福建省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引起必要的重视,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可能这次事故就可以避免。

    原本应该存在的环评机制没有为泉港地区40万名居民提供足够的安全感,此后有关部门的排查也没有避免事故的发生,在碳九泄漏事故发生后,一系列本来应该由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执行的法规,似乎也没有能够保障当地居民获知有效的信息,减少这起事故所带来的伤害。

    泉州碳九泄漏事故是一起棘手的事故。从影响范围上来说,该事故涉及数万人的居民区、沿海养殖区、大气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从污染物类型来说,涉及的不是单一的污染物,而是芳烃类化合物、烯烃类化合物和部分杂原子。其中,部分化合物还可能在光照情况下产生二次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也有可能在进入水体后,与水体发生二次反应。

    根据《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在事故发生后,涉事企业、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而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首要责任就是要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做到依法应急、科学处置。

    (涉事企业东港石化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其中,涉事企业即东港石化应该在事件发生后,及时通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保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必须立即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机构和渔政管理机构报告。作为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事故,东港石化还应当立即按照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并向当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作为本次事故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泉州市政府则承担着全面负责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生态环境部等上级有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协调支援。

    泉州市政府应当根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对事件进行分级,不同等级的突发事件对应不同等级的反应机制。根据《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和泉州碳九泄漏事故的现场情况,考虑在媒体报道中提到的52人因接触污染物就诊、单户养殖损失数百万元、事故发生所在地临近四万人的居民区,此次泉州碳九泄漏事故好像应属于“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那就应由福建省政府来负责应急指挥。但是,根据目前事故应急由泉州市政府负责来判断,事故可能被定级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在这次事故之后,网上不少质疑善后不到位的问题,是不是因为定级和事故的严重程度不匹配,也需要一个权威的解释。

    此外,地方政府还应当及时向当地居民公告,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同时,立即组织营救、救治、疏散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环保、渔政、海事、安监、卫生等部门,需要配合地方政府的指挥做好应急处置工作。这些工作是否都到位,在事故的反思中需要一一复盘。

    碳九泄漏事故涉及多种化学品,目前泉州市政府仍未披露具体化学品的名字,在事故发生后,应该根据化学品泄漏的量级和危害设立事故隔离区,即以事故发生地为圆心,隔离距离为半径的圆,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入内,其余人员向逆风方向撤离至该区域以外。但是,在本起事故中,自始至终都未设立隔离区。

    泉州碳九泄漏事故已经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和心理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需要反思的不仅是事故本身,还有对化工石化企业的环境监督,还有政府相关部门的应急机制,都需要汲取深刻的教训。只有全面了解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深层次原因,反思机制上所存在的问题,才能避免下一次事故的发生。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