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大信社区 daxinshequ.nync.com 欢迎您!
近年来,珠海市斗门区旅游局着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力促乡村旅游产业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结构调整、村居治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为总要求,抢抓发展机遇,推动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发展、品牌文化带动、社会共建共享,力促以特色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思路,为三农工作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乡村旅游作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型产业业态,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积极作用完美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总要求。
近年来,斗门认真秉持“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目标,积极推动资源要素向乡村倾斜,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牢牢把握美丽乡村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迎来的发展新机遇,将丰富的乡村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元素,进一步促进农村增美、农业增值、农民增收。
近年来斗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做法
1,产业融合,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
一是以民宿撬动旅游产业发展。把发展民宿作为改变乡村面貌的最重要推手、推动斗门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圆满举办以“寻找时光的房子,共建文明家园”为主题的斗门民宿设计大赛。
按照“资本+合作平台+农户”模式,以租赁、入股、众筹、合作经营等方式,从居、食、闲、礼四大模块出发,将斗门农村闲置房改造为民宿特色产品,继而叠加形成产业集群,未来进一步构筑休闲旅游、观光度假、农耕体验等相融合的产业链条,最终实现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壮大、社会资本获利、政府社会效益提升的多赢局面。
二是逐步开发农业生态功能。在发展和保留传统农业基本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开发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
在充分利用本地特色农业资源的基础上,构建“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精品”四季游业态,利用“花”、“乐”、 “食”、“稻”等主题产品将农业的各个环节与旅游产品无缝衔接,形成密切相关的产业链,同时满足多方效益诉求。
三是整合推广“斗门手信”。依托斗门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农事文化等特色资源,围绕农(水)产品、保健药材、风味美食、文化创意等品类,对原有零散的斗门特产加以整合,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商品体系。
推出第一批9个具有斗门特色的手信品牌,通过统一设计和整体营销,建立宣传推广平台,进一步促进斗门旅游消费增长,弥补斗门乡村旅游特色商品开发短板。
2,创新思路,树立乡村品牌新形象
一是多主题策划。连续三年分别以“乡愁如梦·美丽斗门”、“乡游至美·幸福斗门”、“自在斗门·超越精彩”为主题策划举办了节目丰富的珠海(斗门)乡村旅游年活动,并以统一的标识和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品牌信息,迅速树立斗门乡村旅游品牌形象。
2018年斗门旅游以“圆梦乡村”为主题,策划举办乡村旅游年6大系列31项活动,以创客大赛、稻田艺术节、莲江·乡村音乐节、水稻收割节等为代表的品牌活动将为游客呈现一个有创有品、有滋有味的精彩旅游盛宴。
二是多渠道传播。加强与珠三角全媒体合作,改变以往针对旅游活动的前置集中宣传方式,用持久的、规律性的、不间断的声音保持宣传热度,累计开辟专栏访谈90余次,户外广告投放覆盖至珠三角重点城市。
借力微信新媒体平台,提高宣传精准度,“斗门旅游”微信公众号粉丝量已近7万,并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近三年发布旅游资讯700余条,阅读量超过100万人次。
三是多区域合作。邀请珠中阳江四地旅游业界代表及全国70余家知名旅游媒体前来斗门采风,与澳门、新会等地建立旅游行业合作联盟,将斗门旅游特色资源向周边地区传播,推动资源连接、客源共享、线路共建和旅游产品的互推互补。
3,治建并举,绽放美丽乡村新面貌
一是改善生态旅游硬件环境。近年来,斗门持续加大投入,推动村庄绿化、亮化和环境整治。部分资源禀赋优越的村居结合历史人文底蕴、民俗习惯以及特色美食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了“村容村貌整洁,田园风光秀丽,游客纷至沓来”的良性循环。以“两岸锦绣映碧水,幸福人家依河居”的南澳村和“绿植鲜花遍布,人居环境优美”的虾山村为代表,已经成为斗门乡村旅游的“网红村”。
二是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推进“旅游+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发展,完成了“斗门旅游”APP开发上线,并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推动内容深化和扩容提质;在8个涉旅村居景点设置公共WIFI布点,进一步增强网络接入能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三是完善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安装了120余块景区(点)道路交通指示牌,基本解决了景区(点)道路指示不清晰的问题;推动旅游慢行导视系统在部分新农村示范片区应用实施,将斗门城市品牌和导向标识设计成果渗透到最基层,提升漫游乡村的体验感。
4,文化带动,塑造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是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坚持“文化活动旅游化、旅游活动特色化、特色活动常态化”的宗旨,将斗门独特的民风民俗、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民俗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逐步形成了南门、虾山、网山、南澳等“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休闲旅游新格局,风格迥异的乡土文化和地域风情,也转变成乡村的文化优势、吸引力优势、经营优势和经济优势。
二是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乡村旅游的发展,让村民们有了热爱家园的自豪感,人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美化家园、传承文化的意识日益增强。十里莲江、逸丰生态养生园、竹洲水乡、南澳度假村等生态旅游项目,所聘请的本地村民占比均都超过了员工总数的80%。随着加入旅游服务行业,村民能够主动学习新技能,掌握新知识,从而在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上得到极大提高,实现了内核性乡村精神与外在性乡村面貌的同步发展。
5,激活主体,构建村居治理新格局
一是共建。近年来斗门乡村旅游良好的发展态势,吸引了一批青年学生、创客及社会人士敏锐地捕捉到发展契机,纷纷转型扎根斗门乡村,不断涌现出虾山村大学生村官团队、石龙村“艺术+”项目、排山古村民宿等斗门旅游市场稀缺元素及新型业态。与农民合作社、农业带头人进行密切合作,聘请当地村民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和项目运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走向村民组织化、资源资本化、产业体系化、项目运营化的新层次。
二是共治。推动乡村合作社与旅游投资方进行多元化合作,让农民由直接经营者转变为股东、出租人。一方面村民可以通过合作社提高议事、谈判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优化和改进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契约行为,提升乡村营商环境。
三是共享。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村民当地就业,在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同时,赋予了村民更多的财产权和收益权。十里莲江、逸丰生态养生园、岭南大地等项目围绕“村民参与、村企共建、三方共赢”的原则建立了企业与村民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让当地村民充分共享旅游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斗门乡村生态旅游获得国家级荣誉17个,省级荣誉10个。其中斗门区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莲洲镇、白蕉镇、斗门镇获评“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南门村获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莲江村、南门村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十里莲江等8家企业获评“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斗门生态农业体验线路获评“全国十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2015-2017年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分别为565万人次、633万人次、750万人次,其中:接待过夜游客人数分别为123.1万人次、136.2万人次、1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为9.37亿元、10.6亿元、12.5亿元,每年皆以两位数字增长。乡村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也有力的带动了农民增收,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三年也都保持了双位数增长。
下一步工作计划
珠海市斗门将继续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谋划新思路,引导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村民集中居住、城市功能集中配套、城乡特色集中融合、城乡文明融合发展、资本集中下乡、产业集中发展的乡村旅游良好局面,力促旅游产业成为带动和促进斗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广东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和珠海推动新时代“二次创业”贡献力量。